·广····

  • 您的位置 燃烧 >> 燃烧新疆 >> 新疆文化网 >> 京剧在新疆困境中的挣扎
  • 京剧在新疆困境中的挣扎

  • 作者:  来源:新疆晨报  日期:2009-1-30 1:59:16
  •     胡琴声起,美人回眸,艳惊四座——— 电影《梅兰芳》的热映将京剧艺术的魅力透过大屏幕传递到观众眼前,而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不免勾起人们对戏院的怀念。
        上周,记者在乌市一栋高层住宅楼的两套民房内,拜访了已蜗居于此5年的乌市京剧团。作为新疆惟一的国办专业京剧演出团体,该团正处在没有固定的演出剧场、没有正规的排练场地、不具备新剧目排演条件、全团演员每月拿着70%工资的尴尬处境。
        乌市京剧团团长祝永刚说:“眼下,我们若不能在困境中突围,那么再过10年新疆本土的青年京剧演员就会断茬,连演一出戏的演员都凑不齐。我一想到这,就睡不着了。”
        一、演出:贵妃上场了,只见她衣袂飘飘、步履盈盈,一抬头,剑眉星目、姣颜如花,一亮嗓,声音亦是清脆委婉。
        元月2日,乌市新中剧院门前立起一面大红的水牌,上面写着京剧 《盗银壶》、《贵妃醉酒》。
        当天下午4点半,乌市京剧团将在这里演出这两场传统戏,“陈瑛”两个大字端端正正地写在 《贵妃醉酒》的下面,气势非凡,这就是“角儿”。
        “唰”,灯光亮了,墨绿色的幕布缓缓拉开,一出《贵妃醉酒》开场了——但闻台上丝弦声起,宫娥侍女如行云流水般一字排开。贵妃上场了,只见她衣袂飘飘、步履盈盈,一抬头,剑眉星目、姣颜如花,一亮嗓,声音亦是清脆委婉。“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又转东升……”台下掌声四起。
        终于这出戏唱到罢了,贵妃退场——刚退出观众视线,被紧勒的盔头(重5公斤的头饰)压得头晕恶心的陈瑛陡然吐了起来,但台前观众的掌声一直不停。陈瑛擦擦嘴角,再提一口气,转身上台谢幕。
        “能常有这样的演出就好了。”演出结束后,团里的演员们边卸妆边感慨道。
        1周前,团里按上级部门的要求,参加迎新年的演出,节目是京歌(用京剧唱腔填词的现代歌曲),台上十几个演员,一个个都得花两小时扮戏 (化妆)——红脸的关羽、黑脸的张飞、妙目生辉的穆桂英……可大家扮好戏了,上台也就是拉开架子站一站,走一走,几分钟就下台了。
        那天演出结束后,一个唱花脸的演员说:“我们连句‘哇呀呀’都没喊,就下台了。”另一个丑角演员说:“咱这唱京剧的,活生生变成歌伴舞的了!”
        演员们的这些话,在该团团长祝永刚耳边飘着,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乌市京剧团成立于1955年,曾经也辉煌过,但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全国性的戏剧衰退,剧团的发展也越发艰难。2003年,该团原址(群众剧院)被征迁,剧团暂时搬到北门徕远花园的两套民房里过渡,但谁也没想到,这一过渡就是5年。
        二、学艺:一双巧手,手腕翻飞,随着手在空中按、拨、拉、推一串灵巧的动作,一扇“门”被打开了。
        1月2日,徕远花园顶楼的转角。潮湿的南边角落是乐器间,中间是排练厅,墙角都是通风管道的北边角落是演员放衣服的柜子和武生练功的一小块场地,几位团里的演奏员在排练场边调琴,20岁的“青衣”张佳莹在等待排练。
        张佳莹的爷爷就是京剧演员,父亲是团里的道具师,刚上小学,张佳莹就常跟着爸爸到剧院看戏。
        张佳莹10岁时,乌市师范学校开始招收一个专为乌市京剧团培养人才的京剧班,小佳莹就此走上了她的京剧道路。那时的她还不明白,京剧对她意味着未来人生方向的选择。
        由于佳莹自小就身材修长、眉清目秀,进入京剧班不久,她就分在了青衣组学习。一双巧手,手腕翻飞,随着手在空中按、拨、拉、推一串灵巧的动作,一扇“门”被打开了——这是张佳莹刚开始学戏老师教她们“开门”这个动作。
        一学就是5年。一个用手指着并说 “你看那边”的小动作,佳莹已经体会到不同身份人物的区别——贵妃是手动、头不动,只用眼睛带着手指;丫鬟是灵巧的偏头、抬手、活泼可人;而天女散花中的天女在神情间透出端庄、飘逸。
        “京剧行里有句话——不疯魔不成活。”张佳莹说,“当你走进京剧艺术,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会与日俱增。”作为京剧团培养的苗子,张佳莹所在的京剧班有39人。但令她惋惜的是,她的同学现在乌市京剧团的只有12人,其他人都改行了。张佳莹每月拿着500元左右的工资,还在坚守。
        三、入团:不正式进团,就没有工资,团里也着急。这两年里,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离开,我们无奈。
        谈到张佳莹同学的改行,祝永刚说:“剧团现在发展得艰难,一些成熟的、年轻的人才流失了,没有自己的剧场是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多希望剧团能有个自己的‘家’啊。”
        2003年之前,乌市京剧团在民主路有自己的剧场和办公地点——“群众剧院”。“2003年剧院被征迁后,情况就越来越不好了”。
        按原计划,过渡两年后,京剧团将搬回在原址上盖起的大楼。但时至今日5年了,大楼还没落成。而且,京剧团现有演职人员67人,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从1990年开始,全团人员只拿70%的工资。
        让祝永刚心疼的是,2005年没能按大家的期盼搬回新剧院,团里十几个人要求提前退休,想拿每个月千把块钱的退休工资。其中不乏当时团里的骨干,但团里的境况让团里不得不同意他们退休。
        与此同时,小演员的等待也是京剧团一件揪心的事。张佳莹这批孩子,2003年从京剧班毕业,一直等到2005年都没有进团编制。“不正式进团,就没有工资,团里也着急。”祝永刚说,“这两年里,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离开,我们无奈。”
        祝永刚记着,这些孩子中有个唱老生的,条件特好,但家里困难。为了能进京剧团,他晚上打工、白天来团里练功。但因睡眠不足,这孩子练功常迟到,最后,实在坚持不下去,走了。
        2005年,在十几名老团员提前退休后,张佳莹等终于成了京剧团的正式演员。
        四、坚守:全国30多个京剧院团汇演,惟独新疆没有新剧目,全团演员都觉得难受,京剧在新疆不能就这样断了茬。
        2008年年底,4年一届的中国京剧艺术节即将开幕,全国各省市(除了没有国办专业京剧团的西藏)都拿出了新剧目参加艺术节,惟独新疆没有新剧目参加。“作为新疆惟一的国办京剧专业团体,我们挺难受的。”京剧团党支部书记范文祥说,“我们有讲述兵团发展50年历史的新剧本《不朽的胡杨》,但因资金不足,这戏没排成。”
        其实,曾有企业有意给《不朽的胡杨》投资,但到剧团一看,投资商没信心了,“投资人说:‘这么简陋的剧团,怎么能排好戏?’”
        “希望政府能多关注京剧。”陈瑛说,“我今年46岁了,10年后,我56岁,还能唱《贵妃醉酒》吗?”
        最近,祝永刚又接到一张要求提前退休的报告——团里一位59岁的琴师希望退休。
        目前,乌市京剧团主要靠“五一”、“十一”、春节等节日争取演出机会。眼下,春节快到了,京剧团又在着手排戏,但祝永刚又泛起新的愧疚,“演出一场,欠演员一场。”祝永刚说,一般一出戏,一张门票10元,持老年证的观众可半价观看,一场演出,票房约在500元左右,可场地租赁、道具、服饰等费用得有上千元,还不包括演员的演出费。
        “专业京剧团体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青年京剧演员的培养,需要持续不断的过程;京剧观众需要剧场演出的培育。”乌市京剧团团长祝永刚说,“眼下,我们若不能在困境中突围,那么再过十年新疆本土的青年京剧演员就会断茬,连演一出戏的演员都凑不齐。我一想到这,就睡不着了。”
        (文/本报记者 徐娜图/本报记者 朱翊)
  •                              
                                            分享收藏到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和讯网摘 Google书签 Windows Live Del.icio.us Yahoo书签 提交新发现,Dig it 添加到百度搜藏 Save to inu.cc 收藏此页到纯我网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 相关文章

新疆昌吉市北京南路168号(世纪花园) 新ICP备:05000483号 QQ-81055124 手机: 13039414517 呵呵~若有错误请告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