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 您的位置 燃烧 >> 燃烧新疆 >> 新疆文化网 >> 新疆天山脚下的30载电影往事
  • 新疆天山脚下的30载电影往事

  • 作者:  来源:新疆都市报  日期:2008-10-31 21:09:34
  •  

      坐在这间伴随他走过风雨32年电影人生的办公室里,回想着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电影业的沉浮变迁,马合萨提感慨万千。

      ■阅读提示:他们,也许没有张艺谋的牛气,没有陈凯歌的霸气,没有冯小刚的名气,他们平淡无奇默默无闻,他们只是中国影视舞台上的“小字辈”。然而,从《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吐鲁番情歌》到目前正在拍摄的《大河》、《拾花妹》;从《美丽家园》倾倒哈国元首,到2004年—2007年连续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沐浴在改革开放的阳光里,新疆电影人正在用戈壁滩的风擦亮前程,在中国电影界争得了一席之地,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10月24日,在乌市十七户路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一间办公室里,该厂副厂长马合萨提回想着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电影业的沉浮变迁,内心感慨万千。有人说,“寻找来时的路,为了更好的前行”。马合萨提说:“尽管遭遇过搁浅,经历过坎坷,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电影的热爱和追求。”

      □文/图 记者 胡勇波

     

      1976年

      天影厂只能译不能拍

      马合萨提今年54岁,嗓音浑厚有力,与他三十年来担任电影译制工作有关。

      40年前,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牧区少年马合萨提常在放牧时放声高歌。这个闲时爱听收音机、对电影着迷的少年不会想到,因为天生有一副好嗓音,他的人生会因此发生改变。

      1974年,20岁的马合萨提被阿勒泰文工团一眼看中,成为一名歌唱演员。“干自己喜欢的事,还能挣钱养家”,这份工作让他感到欣喜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个更大的梦想——去乌鲁木齐,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两年之后,机会来临。1976年,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简称天影厂)来阿勒泰招配音演员,共15个名额。经过层层选拔之后,22岁的马合萨提成为15名“中标”者之一。

      1976年1月16日,天寒地冻,马合萨提第一次踏入天山电影制片厂。虽然面前破旧的两层小楼让他有些失望,但“以后能看更多的电影”的想法让这个来自牧区的少年仍然满怀快乐。

      最初的新鲜感过去后,马合萨提了解到,这个1959年建厂、拥有50名职工的电影厂当时正处于文革中“电影”下马的阶段,从1962年开始,就再未拍过电影,只能译制电影(汉译民)。但一年的译制任务也不多,只有8部。

      “因此,没有多少人来上班,来的几个人也是在打扑克、打牌、侃大山中消磨时光。”由于是带着原工资调入,马合萨提的月工资有51元,这在当时的天影厂属于高薪——同伴们每月只有三四元。“由于工资高,我每次一发工资就会请同事们吃肉,改善伙食。”马合萨提说。

      1979年 改革开放后首部电影面世

      1979年的一天,马合萨提刚到单位,收音机里的大喇叭突然传来消息,因十年动乱而中止的电影得以重新上马。这个消息让他欣喜若狂,停滞了17年的电影拍摄又将重新开始。

      电影生产恢复后,国家每年给天影厂拨款40万。在那个没有电视及其他娱乐活动的年代,相关的扶持政策一出台,天影厂再次焕发生机。由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电影厂只管拍,拍完后交给电影局发行,电影厂没有任何负担,只想着怎样能拍好电影。

      1979年,改革开放后第一部电影彩色故事片《向导》面世。当时影片的宣传词是“前赴后继,祖孙两代斗恶魔;气壮山河,民族尊严立天地。”这部描写维吾尔族人民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影片放映后,立刻受到观众的喜爱,并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向导》中蒋师爷的扮演者、原新疆军区话剧团师职教员、国家一级演员李英杰回忆说:“当时组建了两套剧组,北京电影学院一套人马,新疆电影制片厂一套人马。由于当时胶片很宝贵,开拍前所有演员都会做好充分准备,争取一条过。整部戏的外景线路很长,但大家在创作过程中都很投入,与谢飞、郑洞天、王心雨导演的合作也很默契。”令人欣慰的是,李英杰因扮演蒋师爷这一角色荣获了当年百花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第一部一炮打响后,第二部《姑娘坟》、第三部《伞花》等相继问世……

      与此同时,马合萨提的配音事业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他先后为毛泽东、朱德等国家领导人配过音。在热门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中,他为将军一角配音,“那时觉得新疆电影的一个出口已被打开。”

      1979年9月,马合萨提由普通的译制片配音员晋升为译制片导演;1980年,当上译制片科长。收入也由原来的51元涨到57元,后来又涨到了六七十元。

      1986年 天影厂经历改革的阵痛

      进入1986年,电影厂改制,阵痛随之而来。

      从这一年开始,电影厂开始完全与市场接轨,要自筹资金拍电影,自负盈亏。

      突然由计划经济变为“纯市场化”,要自筹资金拍电影,和大多数同事一样,马合萨提一下子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很多。由于拍摄电影的成本很大,虽然这个时期的电影多了,其中也不乏优秀的影片,如《热娜的婚礼》、《买买提外传》、《不当演员的姑娘》等,但几乎每部都处于亏损状态。

      虽然企业连年亏损,“每月收入只有三四百元,后来也不过七八百元,吃饭都困难”,但热爱电影的马合萨提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1995年,进入天影厂近二十年的马合萨提升任副厂长,同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译制片导演。但那时译制已经不是电影厂的主要业务。他也开始由业务人才向管理人才转型。 

      1997年,作为厂里唯一的哈萨克族译制导演。马合萨提担任了一部反映哈萨克人民生活新片的策划和总监制。

      2002年至2003年夏天,马合萨提陪同创作人员去阿尔泰体验生活,后来创作出多次荣获大奖的电影剧本《美丽家园》。

      2004年 《美丽家园》倾倒哈国元首

      2002年,天影厂恢复事业编制。此后,天影厂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牛气冲天”阶段。《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买买提的2008》等多部影片连获大奖。《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的票房收入分别达到512.7万元和544.4万元。

      天影厂党委书记艾尼瓦尔·马木提书记说,现在每拍一部电影,国家及政府部门扶持资金在300万以上,多的达五六百万。

      此时,新疆电影慢慢走出国门被国外所熟知。让马合萨提颇为自豪的是,自己参与创作体验的《美丽家园》上映后,2004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对该片给予了高度赞扬。《美丽家园》很快便在哈国巡回上映,成为新疆第一部进入中亚电影市场的影片。

      作为新疆电影人的摇篮,天影厂已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160余人。近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作生产故事片108部,制作电视剧48部;60余部影视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等各类大奖。

      2008年 三部大片迎建国60华诞

      今年10月24日,坐在天影厂的办公室里,马合萨提感慨万千。这间办公室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32年前,他来天影厂时,这里是他的宿舍,现在成了他的办公室。可以说,这间20余平方米的房间,见证了30多年来马合萨提电影人生的潮起潮落。30多年来,从配音演员到译制片导演,从译制片科长到大片监制,马合萨提的电影之旅几近完美。

      一个多月前,以新疆改革开放30年塔里木河流域的改造为主题的电影《大河》和以颂扬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拾花妹》分别在和田和阿克苏开机,这两部作品和正在创作中的《草原歌手》将成为新疆人民向2009年建国60周年华诞重点献礼片。

      10月26日,作为影片《大河》的监制,马合萨提在乌鲁木齐短暂停留后,又赶赴和田《大河》拍摄外景地。

      如今,马合萨提的收入已由最初的51元升为近4000元。他170平方米的家里铺满了哈萨克风味的花色地毯,绚丽得如同他32年如花如梦般的电影之旅。

  •                              
                                            分享收藏到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和讯网摘 Google书签 Windows Live Del.icio.us Yahoo书签 提交新发现,Dig it 添加到百度搜藏 Save to inu.cc 收藏此页到纯我网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 相关文章

新疆昌吉市北京南路168号(世纪花园) 新ICP备:05000483号 QQ-81055124 手机: 13039414517 呵呵~若有错误请告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