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 您的位置 燃烧 >> 燃烧新疆 >> 情感故事 >> 只要她活着 就是我的安慰
  • 只要她活着 就是我的安慰

  • 作者:  来源:新疆晨报  日期:2008-12-31 21:02:47
  • 走过今天,张耀华和妻子王小婉就共同走过38年的岁月了。38年,13870个日夜的牵手,无论用什么言辞来形容都不为过,因为王小婉从新婚第二年便高位截瘫,张耀华陪伴她从23岁青春岁月到60岁年迈之龄。他们的儿子生下来第二个月便离开了,这个家没有孩子的欢笑,没有妻子的操劳,只有丈夫一个人忙碌孤单、有时需要压抑内心痛苦的身影,然而这个家有着深沉的爱,有着丈夫对于责任最好的诠释。
        新年到了,让我们祝福他们,在另一种境遇中感受生命的大爱与幸福。让我们学习他们,真正懂得爱的责任。
      12月10日下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在乌市举行。张耀华,今年60岁,农三师50团(地处喀什地区巴楚县)服务公司主任,因37年照顾下肢瘫痪的妻子入选。37年间,张耀华从23岁走到60岁,当年英俊潇洒的小伙子如今已两鬓斑白。是什么支撑这个男人陪伴病重的妻子走过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采访中,这个花甲之年的老人几次说:“我和爱人的生活是健康人不能想象的。”这句话或许能让我们透视到主人公无法言说的痛楚。
      张耀华和王小婉的爱情是由一管牙膏引起的。王小婉,上海知青,1966年7月来到50团支边;张耀华,北京知青,同年9月来到50团。那一年,两人分别只有17岁、18岁,为了把新疆的沙漠变成良田,一门心思努力工作。虽然同在一个团,但有3年时间,张耀华在挖水渠,王小婉在开荒,两人连面都没见过。
        1969年冬天的一个休息日,张耀华去逛当地的一个巴扎。那天,卖日用品的摊上人特多,挤在人群里买东西的张耀华不经意地回了一下头,他瞥见了一个漂亮姑娘,正站在人群外面,犹豫不决,似乎想买东西,又不好意思和人挤的样子。她就是王小婉,专门来巴扎买牙膏的。
        “她当年可是相当漂亮呢!”38年之后,张耀华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然感觉很甜蜜。王小婉娇羞的表情瞬间吸引了他,让他冲出人群,站在了王小婉的面前,自告奋勇地询问美丽的姑娘:“你想要什么啊?我帮你买!”
        一开口,两人的乡音将他们的身份暴露无遗。那时候,知青之间是非常亲切的。相同的命运、相同的感受瞬间让两个年轻人的距离拉近了。
        很快,王小婉就拿到了她想要的一管新牙膏。而且,她还实现了一个女孩从少女时代就有的梦想:在夕阳的光辉里,身边有个护花使者送自己回家(宿舍)。“我们之间其实只隔了1公里多路。”这天,护花使者知道了姑娘的住处,以后的每个周末,他都去找她。
        “我们在一起就喜欢聊天,好在,古色古香的北京和时尚前卫的上海有我们永远都聊不完的话题。”爱情便在这绵延不断的聊天中日益增长。1年后,张耀华对王小婉说:“咱们结婚吧!”
        结婚第二年,王小婉怀孕了。从第二个月起,王小婉就感觉腰腿疼。她去卫生队看病,医生说:“是怀孕引起的缺钙,吃点钙片就好了。”王小婉拿了钙片回家吃,可是疼痛依旧。她只好再去卫生队。医生就说:“‘上海鸭子’就是娇气!”
        王小婉很想不娇气,可身体却不听她的指挥。到了临产时,她腰疼得几乎连走路都直不起身子了。
        1971年11月,孩子降生了,是个儿子。年轻的张耀华和王小婉都很高兴。可紧跟着兴奋的就是惶恐——王小婉怎么都下不了床。卫生队此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批准王小婉去师部医院。师部医院看了王小婉的情况,迅速派专人把她送往乌鲁木齐。
        在乌鲁木齐,兵团医院的医生给王小婉下了诊断:骨结核合并型完全截瘫。“小婉那时才22岁。儿子刚满月。我给儿子请了个保姆,就赶紧往兵团医院赶。”
        来乌鲁木齐的第二个月,张耀华收到了保姆的一封信。信里只有简短的几个字:你们的孩子没了。
        那阵子,王小婉本来就特别想念孩子,总跟张耀华唠叨儿子,说:“他那么小却不能跟着妈妈,真对不起他!”
        张耀华不敢把孩子夭折的消息告诉王小婉,他背着她偷偷地哭,哭过后,分别给北京和上海的亲人写了信,请他们配合自己隐瞒孩子的死讯。
        亲人们理解张耀华的苦衷,写给他们的家信,都说:“孩子已经被送到上海了,一切都很好……”有一次,王小婉的妹妹甚至从上海给姐姐寄来一张百天大的胖小子照片,让她看,她的“儿子”长得有多好!
        王小婉把照片压在枕头底下,时不时地拿出来,看了又看,亲了又亲。看着妻子心满意足的样子,张耀华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他希望好心情能让妻子早日站起来。可是,在兵团医院住了1年半,王小婉做了两次手术,还是没能站起来。
        张耀华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上海,希望大都市的精湛医术能拯救妻子。1973年夏,他带王小婉回了她的上海娘家。
        在这里,王小婉知道了孩子的死讯。虽然时隔1年多,虽然理解丈夫的用心,但她还是无法接受。“小婉像疯了一样抓着我,又撕又吼,要我还她儿子……”张耀华说。
        张耀华带着妻子用了1年时间,跑遍了上海各大医院,可王小婉的病情还是没有丝毫转机。这时候,他发现王小婉的母亲和妹妹在四处借钱,他把妻子家的情况写信告诉了父亲,不久,就收到了父亲的来信。父亲说:“接你媳妇来北京吧。”北京积水潭医院是全国有名的骨科医院,他们希望在这里能产生奇迹,让王小婉好起来。可是,在积水潭医院住了半年,各种方法都试过了,王小婉自肚脐以下依旧没有知觉。
        有病乱投医吧。他们又去以中医闻名的北京中医研究所,尝试中医疗法……1年半的时间一晃眼就过了,张耀华的父亲已经为儿媳治病借了1万多元钱,王小婉的情况仍然没有好转。
        上世纪70年代初期,1万元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张耀华和王小婉当时的工资每月是27.5元,他们意识到,如果继续治疗下去,双方的亲人就将被他们完全拖垮。不得已,他们决定认命,回50团去。
        临走前一天晚上,父亲把张耀华叫到了自己的房间,像将军对士兵下命令般对儿子说:“小婉可怜,她生是张家人,死是张家鬼!不管将来怎样,都不许你半道上把她甩了!否则,你一辈子都别进我家门……”
        张耀华说:“我是男人,照顾老婆是我的责任,怎么能因为她有病了,我就离开她?我当时就跟父亲保证,让他放心……”
        从北京回来后,张耀华就上班了。每天早晨,他天不亮就起床,第一件事是烧开水,烫洗妻子夜里弄脏了的床单被褥。王小婉大小便不能自理,弄脏床单是常有的事儿。他知道上海人爱干净,准备了30多块垫子、10多条床单、毛巾被,总把妻子弄得干干净净的。和张耀华住一个楼的人都知道,他们楼下空地上有一根铁丝是专门用来晾晒王小婉的被褥和垫子的。
        把妻子收拾利索,吃完饭,张耀华去上班。王小婉一个人呆在家里,想到自己将一辈子躺在床上度过,感觉特别悲观。她常对丈夫说:“我活着还不如死了,太拖累你了……”
        张耀华怕妻子做傻事,在他护理团里的树林时,从不敢把治虫的农药带回家;在他负责团警卫班的工作时,决不把随身的枪支带回家……可就是这样小心又小心,还是防不胜防。1978年夏,有个同事下班后来家串门,走时落下了一瓶农药。王小婉藏起了农药,有一天就拧开了农药的盖子……
        幸运的是,她很快被发现,送进了医院。张耀华至今都记得妻子醒来后,他对她说:“你这么做,我的全部心血就白费了……”王小婉听了号啕大哭。从那以后,她再没做过类似的傻事。
        “病人就像孩子,只能用对孩子的方法对待她!”知道妻子的手很巧,五彩的毛线经过她的巧手编制,就变成了一件件漂亮的毛衣。他鼓励她编织,把织出的东西送给那些经常来家里陪她的朋友。知道她喜欢琼瑶、喜欢花、鱼,他就把琼瑶的 《窗外》、《金盏花》带回家,把鲜花、热带鱼带回家,哄她开心。
        相反,如果自己情绪不好,他从不敢在妻子面前表露:“我难过时就买瓶酒,自己一个人跑到大戈壁滩上,一边喝一边哭,喝完哭完,轻松了,再装得跟个没事儿人一样回家……”
        50团的人都知道张耀华和王小婉的故事。曾经,有个姑娘被张耀华对妻子的执著所感动,产生了想嫁给张耀华,跟他一起照顾王小婉的想法。当时的工会主席王琼华知道了这件事,代姑娘转达了好意,并表示愿意去做王小婉的工作。没想到,张耀华连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小婉哪受得了这种事,求你千万别跟小婉说,你要说了就是把她往死路上逼啊……”
        若干年后,当王琼华把这事重复给王小婉时,王小婉嗔怪丈夫:“你太傻了……”
        王小婉常对张耀华说:“你这辈子都让我害了,你太苦了!如果有下辈子,我一定还给你当老婆……”她还对他说:“如果我死了,你好好找个人照顾你!不过,她的心眼一定要和你一样好!”
        有一天,张耀华听见妻子在自己的房里自言自语:“老天啊!哪怕让我站半个小时,让我给老公洗件衣服,做顿饭,我也满足啊……”想到妻子从22岁起就瘫痪,至今已在床上度过了37年,张耀华的眼睛突然不由得就湿润了,他快步走到妻子身边,说她本来就可怜,劝她别再胡思乱想。谁知,王小婉竟然叹了口气反驳他:“不是我可怜,是你可怜!”
        那一天,围绕着 “谁可怜”的话题,他们争了很久。
        以前,王小婉叫丈夫“耀华”,现在,她直呼他“老伴”。虽然每天都躺在床上,但她能辨别出老伴的脚步声。每天张耀华下班,钥匙才插进锁孔,就听见王小婉的招呼声:“老伴!回来了?”
        张耀华说:“小婉活着就是对我的安慰,我早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真不敢想,如果哪天她没了,我该怎么办……”
    阿霞手记
         一段38年的婚姻,妻子只享受了1年的健康生活就瘫痪了,从此后的37年夫妻间的关系就变成了照顾与被照顾,他们惺惺相惜,其中的隐痛一定是常人难以承受的。
        采访中,张耀华两次落泪。第一次是讲到妻子知道了孩子的死讯,撕扯着他要孩子;一次是讲到他难过时,只能一个人买瓶酒跑到荒芜的大戈壁滩喝酒哭泣。
        采访中,张耀华屡次使用了 “可怜”这个词,我最终没能忍住自己,还是问他,这些年他对妻子的感情究竟是同情还是爱呢?张耀华沉默了很久才说:“二者都有吧。”那么,又是什么支撑他坚持到今天?张耀华说:“是一个男人的责任。从我娶小婉那天起,我就承担起了对她的责任。”
        他的话让我联想到了西方婚礼上,牧师的证言,牧师问一对新人:“你愿意让他(她)成为你合法的丈夫 (妻子),共同过婚姻生活吗?你愿意爱他 (她),尊重(她),安抚(她),守护(她),不论(她)健康或有病,在你们的有生之年不另作他想,忠诚对待他(她)吗?”在婚礼上,几乎每个人都会语气铿锵:“愿意”!
        可是,当生活真的出现变故时,能真正做到的人就不知道究竟有几个了。
  •                              
                                            分享收藏到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和讯网摘 Google书签 Windows Live Del.icio.us Yahoo书签 提交新发现,Dig it 添加到百度搜藏 Save to inu.cc 收藏此页到纯我网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 相关文章

新疆昌吉市北京南路168号(世纪花园) 新ICP备:05000483号 QQ-81055124 手机: 13039414517 呵呵~若有错误请告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