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 您的位置 燃烧 >> 燃烧新疆 >> 新疆聚焦 >> 新疆月明楼的今昔变迁
  • 新疆月明楼的今昔变迁

  • 作者:  来源:新疆都市报  日期:2008-10-24 15:36:30

  •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张新业在月明楼市场接受媒体采访。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月明楼市场。

      商户拿着大哥大,戴着金戒指。

      ■阅读提示:

      30年前,改革开放伊始。

      仓房沟村的村民们从种地到做生意、从农民到个体户、从建马路市场到建现在的综合性大市场、从贫穷到逐渐富裕,掀开了新疆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

      月明楼,因其在市场改革中的解放思想与冒险探索,已深入新疆人民的脑海中,成为新疆人商业史上的辉煌记忆——

      □文/图 记者 王磊

      克隆内地经验

      说起月明楼市场的来历,不得不提一个人——原仓房沟总书记、村长和月明楼总经理张新业,之所以出现月明楼市场,月明楼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好都离不开他。

      今年66岁的张新业,1987年到仓房沟大湾乡工程队工作。同年,他被选为大湾乡副乡长,当年年底,乌鲁木齐县委任命他为仓房沟村党总支书记。

      “村民们生活贫困,仓房沟村当时是大湾乡最大的行政村,可全村耕地不足1600亩,人口却已达2700多人。”张新业说。

      让张新业忧虑的还不只这些。村里账上只有2000元钱,村干部工资没有着落,群众生活困难。唯一的村办企业月明楼饭店还有部分贷款无力偿还,并亏损了7万多元。

      “劳动力这么多,耕地面积又狭小,怎么会有出路?”张新业思考着仓房沟村的前途。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张新业看到了希望。当时乡政府组织张新业等人,去山东、济南、烟台、广州等发达城市考察学习。

      “广州火车西站、济南天鹅宾馆旁全是小商品市场,那里的商户大多都是农民和全国各地的客商。”张新业渐渐悟出一个道理,“经济要发展,必须有市场作媒介,作依托。”

      推己及人,张新业想:“仓房沟村就在火车站附近,地理位置优越,搞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什么不在新疆开一家这样的市场呢?”

      回到乌鲁木齐后,张新业与村党支部、村委成员研究决定创办一个和内地一样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万事开头难。开办这样的市场,乌鲁木齐没有先例。解释、说服和争取营业地点的工作,张新业就跑了半年的腿。“光是当时乌鲁木齐副市长张国文那里,我就去了十几趟。没他的支持,就没月明楼的今天。”张新业感慨地说。

      成立月明楼市场的报告被批准了。虽然,这只是一个临时的市场。

      更现实的问题接踵而至。“在什么地方盖市场最合适?钱又从哪里来?”对张新业想搞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想法,仓房沟村村民并不是都赞成,“要是搞砸了怎么办?”村民们并不相信张新业“克隆”内地的经验,就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不厌其烦地解释,介绍国家政策和内地发展的例子,张新业和村委一班人逐渐做通了村民的工作。仓房沟4队的村民将承包地贡献出来,用于建设市场的用地。“一个月给每个村民70元钱,在当时已算高工资了,我每月工资也就140元钱。”张新业说。

      地方有了,钱怎么办?思来想去,张新业想到了集资筹款。他开始面向全国招商:月明楼提供房子和场地,每家商户出资金5000元,就可租用房子一年。很快,筹集到了1250万。用这些钱,张新业盖了240间平房让商户们经营。

      1991年,月明楼市场开业了。

      各地客商云集

      月明楼市场里,云集着四川、浙江、广西等全国各地的商户,就像纽带一样,将内地市场与新疆联系起来。

      两年后,市场逐步发展起来。“市场生意极好,商户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有了大哥大,金戒指也戴上了。”

      1993年,时任乌鲁木齐市长玉素甫·艾沙来月明楼市场参观考察,并鼓励张新业把月明楼市场规模做大。当时的王忠孝副市长批示:“为了月明楼的发展,各部门要支持,尽快投入生产。”至今,张新业还留着这张意义重大的批条。

      1994年,张新业拆掉了原来的240间房,“没多少资金,都是土木结构的房子,一下雨就到处是泥巴,消防也不合格。”

      4个月的时间,张新业白天黑夜蹲点在市场,看着市场一点点重建,“重建费用还是在商户身上集资,一个商户25000元,用15个月抵消。”

      现在回忆起来,张新业说:“我当时要担多大的风险啊!一方面收了农民的地,一方面又收了商户的集资款。万一有个闪失,这个罪可就大了。”

      月明楼市场的发展,带动了仓房沟村的建设,全村的农村经济总收入由1989年的484万元,猛增到1994年的1.2亿元;人均收入由1989年的840元增加到1994年的3084.75元;1999年,全村的经济总收入更是达到了3个亿,人均收入达到5800元左右。

      十年间,月明楼市场给国家上缴各项税收就达到3个亿。

      第一代商户

      仓房沟村民赵水莲,是月明楼的第一代商户之一。她现在有自己的养猪厂、3套商品房,还盖了一个建筑面积七八百平方米的二层楼。

      1991年以前,赵水莲还只是月明楼宾馆的一个普通的服务员,丈夫是一名保安,生活压力很大。

      得知张新业在集资修建市场,赵水莲东拼西凑集资了一间房子,干起了食品批发带零售的小生意,丈夫也将工作辞掉,和她一起开起了夫妻店。

      几年后,赵水莲的生意越做越红火。看到养猪比较有前途,他们转手又开起了养猪厂,现在每年都有2000头肉猪供应市场。和赵水莲一样同为第一批商户的,还有批发糖果的前门2号朱坤秀和前门6号的张德安以及118号的吴老板。

      吴老板原本就在初建前的月明楼市场附近,做点蔬菜和水果的零售生意,“当时的月明楼哪是今天这个样子哦,都是菜地。听说月明楼要将菜地修建成几百间平房的市场,我就赶紧去登记了,刚开始的时候,卖水果和蔬菜。”

      月明楼的生意渐渐火爆,也逐渐成了乌鲁木齐和南北疆商户的主要进货地点。心思活络的吴老板,在经营项目里又添上了糖果和食品,“那个年代,一到冬天农闲时,农民都会来市场采购,生意特别好,市场里人挤人。”

      小商品集散地

      直到2004年,张新业还一人身兼数职,仓房沟总书记、村长和月明楼总经理全是他一人,2004年他辞去了书记一职让给年轻人,2006年辞去村长,2008年6月2日又辞去了月明楼总经理职务,正式退休。

      回想起以前,月明楼最红火的时候,张新业说还属1996年和1997年,因为那时候人们手里的钱也不多,只有过年的时候,才稍微“挥霍”一些,用钱自然就很仔细。那时商场里大白兔奶糖一公斤是29元,可在月明楼批发市场才卖15元,老百姓自然都往月明楼跑,月明楼市场那么大的院子,人多的时候往往都是前面走一步,后面才能挪一步,繁荣的景象可想而之。

      从那以后,北园春市场、江河市场也先后成立起来。1995年到2002年期间,张新业派人将整个仓房沟的马路全部修成水泥路、盖了600间住宅,上下水都解决好。

      不过那时候,正赶上改革开放时期,政策好,借助邓小平的讲话“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当时不走那一步,月明楼也不会有今天的发展。2001年,借助王乐泉书记的讲话“植树造林”,张新业派人在仓房沟5队的山上种了3000亩树木,现在已经成林了,而仓房沟的一切崭新面貌都离不开月明楼市场的发展。

      之后,商贸城、国贸、德汇、新时代也相继建立起来,火车站附近成为了乌鲁木齐一大商业圈。

      经过十多年的风雨砥砺,如今的月明楼市场已发展成为新疆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每年税收都是14万左右,消防、治安、税务都是一条龙服务,月明楼市场也是新疆改革开放30年来思想解放的一颗明珠,它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小生产、大社会,小经营、大积聚的独特景观。

  •                              
                                            分享收藏到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和讯网摘 Google书签 Windows Live Del.icio.us Yahoo书签 提交新发现,Dig it 添加到百度搜藏 Save to inu.cc 收藏此页到纯我网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 相关文章

新疆昌吉市北京南路168号(世纪花园) 新ICP备:05000483号 QQ-81055124 手机: 13039414517 呵呵~若有错误请告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