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 您的位置 燃烧 >> 燃烧新疆 >> 新疆文化网 >> 韩乐然与克孜尔石窟艺术有着不解之缘
  • 韩乐然与克孜尔石窟艺术有着不解之缘

  • 作者:  来源:新疆经济报  日期:2008-8-26 22:44:58
  • □记者张迎春
        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被收藏进了中国美术馆,其意义不仅是作品艺术的真美,还有作品本人更可贵的一种艺术品质,韩乐然身上,就有着一种与众不同、充满大爱的艺术品质。
    韩乐然这个画家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只要去过克孜尔石窟的人,一定都知道。
        一个窄小昏暗的僧房洞窟里,他的题记刻在一面石灰墙壁上,旁边放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他考察克孜尔石窟艺术的简介,而他却早已离开了人世。
        他是一位什么样的画家?他为什么会将题记留在洞窟,他的画究竟有多大价值?这让我和所有参观的人产生了好奇。
        最近出版的《龟兹学研究》一书中收录的中国美术馆馆员裴建国的一篇文章里介绍说,韩乐然是朝鲜族人,他是不是中国朝鲜族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员,目前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中国美术界的第一位共产党员,是中国研究克孜尔石窟艺术的第一人,也是用油画、水彩画摹绘中国古代壁画的第一人。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裴建国更有力的证实:韩乐然走遍了克孜尔石窟所有的洞窟,每个洞窟,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留下了他临摹的作品,目前中国美术馆收藏着韩乐然的作品135件,其中油画41件,水彩画85件,人物肖像素描9件。41件油画中的17件是克孜尔壁画临摹。这些作品是韩乐然夫人刘玉霞女士1953年无偿捐赠给国家的。
        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被收藏进了中国美术馆,其意义不仅是作品艺术的真美,还有作品本人更可贵的一种艺术品质,韩乐然身上,就有着一种与众不同、充满大爱的艺术品质。
        1898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延边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韩乐然很早就参加了抗日运动。为了寻求革命真理,他和在苏联的一些朝鲜族革命者回到了中国,参加了上海的独立运动。后来,考上了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学习西洋画,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在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帮助筹建党组织,并创办了东北一所美术学校。
        记者从这段简单的文字介绍里看出,不到5年时间,韩乐然就几乎走遍了东北很多城市,他心里一个强烈的渴望就是艺术和生命自由。
        韩乐然是一个有志之人。他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到巴黎有名的卢佛尔艺术学院学习。他和那里的中国留学生创立了“中国留法艺术学会”,游遍了欧洲各国,一边旅行,一边作画,举办个人画展。
        欧洲的绘画水平很高,对绘画作品特别挑剔,当很多欧洲人看到他技巧娴熟的作品时,竟然说:“你一定是个日本人。”他非常气愤。在广告上醒目地写道:“中国画家韩乐然写生作品展览”。只此一举,就足以让人看到这位年轻中国画家的爱国之心,让那些欧洲人再也不敢小瞧中国。
        留学结束,他和一些留法、留德的同学,陪同抗日将领杨虎城将军乘轮船回到了中国。回国后,他创作了很多巨幅油画,比如:《起来和鬼子们拼》、《保卫我们的家乡》、《全民抗战》,他把自己绘制的巨幅油画《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消灭日本帝国主义》悬挂在海关大楼上,又和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等联络,将大量抗日的照片发往国外,一位爱国热血青年的报国之志,化成一点一滴行动,融入到了中国抗日救国运动当中。
        韩乐然是不屈服于棍棒逼压的人。当他以特殊身份穿行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开展秘密活动并被逮捕时,他镇定自若地应付着国民党的逼威,没有透露一点秘密。
        韩乐然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一会儿是画家的潇洒自由,一会儿又是地下党的秘密联络员,不管是在东北地区,还是在西北地区,或者到了新疆,他那种含而不露的特有气质,常常迷惑了国民党高级官员的眼睛,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一位国民党上层人士非常佩服他,曾感叹地说:“在那动荡的年代,在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中,他与西北各民族和睦相处,随时随地得到他们的友情和协助是非常不容易的。即使在新疆工作的人们,多有像他的态度,民族间纵有壕沟,也会把它填平。”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说:“作为一位艺术家,韩乐然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独辟蹊径,发现和表达了中国西北的文化遗产和风土人情,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他辗转于西北各地,足迹遍布新疆、甘肃和青海,描绘当地风物,关注民众生活。在此期间,他两次赴敦煌和新疆,首创以油画、水彩等西画方式临摹壁画,对两地石窟艺术进行了深入思考,特别是对克孜尔石窟艺术的研究上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在这些作品中,一方面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使石窟艺术这一丰富的民族文化瑰宝得到了社会的认识与传播;另一方面,用艺术的手法,描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开拓出了一种新的绘画主题。”
        读到这些评价时,我感觉韩乐然不仅是一位充满爱国激情的画家,而且还是一名革命活动家。
        1946年前后,他两次来到新疆。从乌鲁木齐、吐鲁番、和硕、焉耆、库尔勒、库车、克孜尔千佛洞,最后到达了拜城,沿途考察了高昌古城、古车师国、阿斯塔那古墓等丝路遗址。他住在克孜尔石窟,对300多个洞窟进行了考察,对残存的75个洞窟壁画作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临摹、照相、编号,还发现了一个新洞窟。
        他在《克孜尔考古记》一文中说:“外国人不但偷走了壁画,并且将这里的汉字有计划地破坏,存心想毁灭我国的文化,好强调都是他们欧洲的文明,但是他们做得还不彻底,好多佛像的名字和故事的解说都能看到模糊的汉字,画里人物的服饰也都是汉化的,他们又怎能毁灭得了呢,中国文化总是中国的。壁画的画面虽然残缺了,从这残缺的面画上,仍可看出色彩的绚烂和结构的严密,从各方面证明确为我国的唐初作品……不要说在我国,就是在世界上也难找到像这样的佛洞,洞很多延长了几个山,据我们整理编号的结果总计有画的有75个洞,按数目当然是没敦煌多,但是画的价值比它高,画的年代比它早,这些画总在两千年左右,那时他们已注意到光的表现和透视,最完美的就是他们人体的描画不仅准确,而且美,有几个没画佛的画洞里,上面绘有人体解剖图,骨骼和肌肉都有,看样子像传授似的,可以证明当时画画的不是普通的画匠,而是有思想有训练的信徒们,所以在每幅画面上都能笔笔传神并且能表现他们的宗教思想和哲学基础,这些作品是有着高尚价值的。”
        他在 《新疆文化宝库之新发现——古高昌龟兹艺术探古记》一文中又说:“新疆古代东西文化交流史上应当占有重要地位及汉族影响新疆人民的年代之久远。因此新疆在考古工作方面具有重大的前途。为了证明人类文化及东西文化的交流史和写一部正确的新疆史,希望全国上下,尤其是文化界,应当注意尽早实现有计划的、大规模考古工作的展开。”
        韩乐然的眼睛里何止是壁画色彩,更有龟兹人性的光彩。不光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东西文明在这里交流汇聚的龟兹文化,他痴迷般地爱着这些文化,置身于这样独特文化的氛围中,将劳累顿困全忘了,他身上的每个毛孔里都散发着对艺术执著的追求。
        站在狭小低矮的洞窟中,我仿佛看到,韩乐然正借着烛光忙着临摹壁画。周围发生了什么,他似乎全然不知。
        他手中如握着一支神笔,上下左右,如鱼得水。画板上,线条渐渐变得均匀、色彩鲜明,形象逼真,令人悠然长思。
        看他作画,似乎让我感到,在焦热的雾气中,一股清风从南疆吹过来,吹醒了人们的脑子:世界上,还有比政治深厚、永恒而又坚固的力量……那就是艺术。
        看他作画,似乎不由自主地就会产生一种岁月悠悠的感慨。天地之间,日月轮转,生命短暂,只有艺术永存人间。
        看他作画,有一种诗意般的情调,有一种无穷的壮美。这样的情调,只有真正热爱艺术的人才能消解。这样的壮美,只有在荒凉落寞的戈壁才有,只有在充满古老气息的西域才有,它表达着对一个时代的情愫,蕴藏着一个艺术家的心灵寄托。
        一笔笔色彩,变成了一幅幅有力的艺术作品,在新疆和兰州展出后,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时值今日,被收藏在中国美术馆的他的作品,依然是研究克孜尔石窟艺术最好的艺术藏品。
        韩乐然用手中的笔将古代中国文化留在新疆的遗迹传向了世界,以此证明千年前新疆就是中国的版图,新疆就有这么好的艺术品。
        他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新疆历史文化的传播者。
    韩乐然自画像。
    克孜尔石窟谷西区外景,20世纪50年代修建的简陋木梯。 选自《龟兹学研究》第三辑
  •                              
                                            分享收藏到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和讯网摘 Google书签 Windows Live Del.icio.us Yahoo书签 提交新发现,Dig it 添加到百度搜藏 Save to inu.cc 收藏此页到纯我网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 相关文章

新疆昌吉市北京南路168号(世纪花园) 新ICP备:05000483号 QQ-81055124 手机: 13039414517 呵呵~若有错误请告知…谢谢~~